为进一步深化海盐县“五老结对育新苗”工程,推进“一老一小”双龄共养关爱服务,中秋前夕,海盐县西塘桥街道刘庄村关工委的“五老”们拎着印着浅纹的月饼礼盒,脚步轻缓地挨家走——这是他们每月必至的路,只是今日,礼盒里的甜香裹着节日暖意,比往常更浓几分。
队伍里,67岁的退休老书记刘奶奶头发梳得一丝不苟,左手提月饼,右手攥着本崭新的笔记本,封皮上还贴着张小小的卡通贴纸。“刘奶奶!”刚敲两下门,小刘就蹦着拉开门,书包挂着的兔子书签晃呀晃,正是上次刘奶奶送的。接过月饼,她拉着刘奶奶往院里坐,叽叽喳喳讲起:“这次数学考了85分!奶奶上周炖的排骨汤,我给她盛了满满一碗呢。”刘奶奶笑着翻笔记本,把“数学进步”四个字认真记在她的名字旁。
走到小沈家时,黄奶奶特意放轻脚步。小沈常年跟着奶奶过,平时总安静地缩在角落。黄奶奶蹲下身递过月饼,又从口袋里掏出本带插画的故事书:“看,这页有圆圆的月亮,晚上和奶奶一起读好不好?”小沈指尖轻轻捏着书角,垂着眼小声说“谢谢黄奶奶”,一旁的沈奶奶抹了抹眼角:“你们每回上门,孩子能偷偷乐好几天,睡前还会翻你上次送的画册呢。”
从天亮走到日头西斜,“五老”们把月饼送到3户孩子家。没有仪式,只有“作业别熬太晚”“天凉了换厚袜子”的家常话,可孩子们仰起的笑脸,映着夕阳红扑扑的,格外暖。当他们转身往巷口走,青石板路上飘着淡淡的月饼香,身后还追着清亮的喊声:“刘奶奶、黄奶奶,下次一定要来呀!”
这盒月饼里,装的不只是莲蓉与豆沙的甜,更是“五老”们揣在心里的牵挂。他们让中秋的团圆意,化作青石板上的脚步声、 家常话,轻轻落进每个需要关怀的童心里,在刘庄的小巷里,酿出最暖的节日滋味。
全省关心下一代工作专题宣传
公益捐赠平台 丨 帮困助学专题宣传
征文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