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作动态>科技帮扶

云和县:银发献智助共富 科技甘霖润山乡

云和县关工委组织“双百”老科技专家赴崇头镇开展“送科技下乡”服务活动

2025-09-25 16:52:58 云和县关工委办公室   

近日,云和县关工委组织本县“双百”老科技专家团队前往崇头镇,开展了一场内容丰富、务实高效的“送科技下乡”服务活动。此次活动旨在将先进的农业科技知识和实用的生产技术直接送达基层一线,为崇头镇的农业产业发展“把脉问诊”,为该镇共富注入强劲的“银色动能”。

初秋的崇头镇,群山叠翠,生机盎然。由县关工委主要领导带队,来自县农业农村局、林业局等单位的退休高级农艺师、林业工程师等一行十余名老专家,不顾年事已高、路途颠簸,精神矍铄地深入崇头镇的田间地头、养殖圈舍和农户家中。

深入一线,精准把脉解难题

调研首站,专家团来到了崇头镇张家地石斑鱼养殖基地。在听取负责人陈庆会的介绍后,专家们立足张家地高海拔环境的优势,就科学控制养殖密度、预防季节性病害等关键技术对基地人员进行了现场指导,帮助其将自然优势转化为更稳固的经济优势。

随后,专家团一行前往位于崇头镇后垟村的稻鳖综合种养示范基地进行调研。相较于传统的单一养殖模式,这种“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的生态循环农业新模式引起了老专家们的浓厚兴趣。水稻为鳖提供了良好的遮蔽场所,抑制了藻类生长,而鳖的活动又能疏松土壤、捕食害虫,其排泄物还可作为有机肥料,形成了良性生态循环。专家们深入田边,仔细察看了水稻长势和鳖的活动情况,并就鳖的品种选择、放养密度、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以及经济效益等关键问题,与负责人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

最后,专家团来到了崇头镇黄家畲村稻菌生态种养示范基地。这里探索的是“水稻-香菇”轮作的高效生态模式,实现了“粮菌共赢”,有效提升了单位土地的产出效益。

在基地的香菇种植大棚内,负责人向专家们介绍,利用水稻收割后的农闲田时段发展香菇种植,既避免了土地闲置,菌糠废料还能还田作为优质的有机肥,改良土壤结构。老专家们俯身细致察看了菌棒的摆放、出菇的均匀度以及大棚内的温湿度环境,并对这种充分利用时空资源、实现循环生产的模式表示赞赏。

“香菇种植,三分在菌种,七分在环境。精准控制温、光、水、气是优质高产的关键。”一位资深食用菌专家在调研中强调。专家团重点询问了菌种来源、培养料配方、病虫害防控以及市场销售等产业链各环节的具体情况,并就如何进一步优化出菇环境的稳定性与基地技术人员交换了意见。

基地负责人表示:“各位老专家眼光独到,提出的问题都切中要害。我们非常希望后续能得到各位在菌种优选、周年化栽培技术等方面的专业指导,让我们的稻菌轮作模式更加成熟、效益更高。”此次调研,为老专家们深入了解这一特色模式的应用现状和潜在需求积累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

银发生辉,情系山乡谱新篇

此次“送科技下乡”调研活动,不仅为崇头镇带来了急需的技术支持,更体现了老一代科技工作者“退而不休、服务三农”的崇高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他们用丰富的学识、多年的实践经验,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贡献着宝贵的“银发力量”。

组织“双百”老科技专家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是关工委服务大局、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下一步,县关工委将继续根据各乡镇的实际需求,常态化组织此类活动,引导更多老科技工作者为全县共同富裕作出更大贡献。

联系电话:0571 - 87056281 传真:0571 - 87054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