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海盐县“万名学生假日进社区(村)实践活动”,8月4日,在海盐县百步镇超同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一场“果味水宝宝科学课”热闹开讲,海盐县科协与关工委深化合作,依托科协的科技资源优势与关工委的基层组织网络,共同为青少年打造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的成长平台。这场 “科技+关爱”的联动,不仅丰富了关工委活动的内容形态,更让科学种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本次活动,超同村关工委联合海盐县科协,以乡村需求为出发点,将科普活动与农村生活场景深度结合,突出“互动性”“实践性”,让孩子们在 “玩” 中学习。在活动现场,指导老师首先向孩子们介绍了中国“克隆之父”童第周的科学事迹,他开创了中国动物克隆技术的先河,在细胞核移植(克隆的核心技术)领域取得了突破性成就,为中国克隆技术奠定了基础。老师讲解了本次实验与细胞壁相同的知识点,通过水宝宝实验,能直观理解“吸水会导致体积膨胀”,而细胞壁的作用就像给细胞加了一层 “保护壳”—— 如果把水宝宝想象成“没有细胞壁的细胞”,它的膨胀(甚至可能破裂)能反衬出细胞壁对细胞的关键保护作用。
“我以前接触这种水宝宝就是单纯的玩,从来没有把这个跟细胞壁吸水的原理放在一起,今天通过老师的讲解,让我在玩的过程中学到了不少知识点,我觉得这样的活动很好。”参与活动的13岁男孩李昊然说。
“相比于普通的手工活动,科普活动是从‘做手工’到‘学科学’认知维度的升级。普通手工活动的流程往往是‘按图索骥’,孩子们跟着流程一步步模拟操作,最终完成一件成形的手工作品,孩子们的成就感主要来自‘作品好不好看’‘会不会做’。科协活动则刻意保留‘开放性’,鼓励孩子突破‘标准答案’。通过 ‘动手——观察——思考——总结’的完整链条,让孩子们在实践中理解科学原理,并完成‘知识迁移’,让孩子将活动中习得的思维方式用到生活中。”超同村关工委负责人介绍。
春泥计划是土壤,关工委是播种者,科协则是施肥人,三方联动不仅让乡村青少年的假期有了“好去处”,更在潜移默化中播下科学与关爱的种子。接下来,超同村关工委将进一步整合资源,多方联动,让“科技+关爱”的阳光持续照亮乡村青少年的成长路。
全省关心下一代工作专题宣传
公益捐赠平台 丨 帮困助学专题宣传
征文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