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雨婷,福建农林大学大三学生,与宁波北仑小港渡头董社区假日学校的故事,始于2016年的夏天——彼时的渡头董社区刚创办假日学校,五年级的她成为了当时的第一批学生,从此与假日学校结下不解之缘。
回忆起初入假日学校的时光,朱雨婷仍清晰记得许多细节:“当时假日学校一共有三个点位,我在丁家山村这边,班主任是附近村里的退休教师阿姨,特别亲切。”她印象最深的,是他们班从一开始只有几个学生,到8月底结业典礼时,参与人数已增至几十名。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假日学校的成功办学就吸引了周边好多学生的参与。“那时候资源太匮乏了,”朱雨婷感慨道,“最后是社区书记带着所有社工‘顶上去’,大家发挥各自特长当老师,还发动身边的教师朋友来上趣味地理、历史课、体育课。当时社区书记说‘要竭尽所能把假日学校办好’,这句话到现在我还一直记着。”
在假日学校的时光里,朱雨婷不仅收获了知识与陪伴,也悄悄埋下了“传递温暖”的种子。自初二因学业无法继续以学生身份参与后,她便主动转换角色,每年暑假都以志愿者的身份回到这里。“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是她常挂在嘴边的话,每次参与志愿工作前,她都会提前规划内容、备好材料,生怕辜负孩子们的期待。
最初做志愿者时,朱雨婷承担的是简单的基础服务:看护小朋友、指导作业,还主动包揽打饭、整理床铺等后勤工作。进入大学后,她又结合自己的特长,为孩子们开设了扭扭棒、黏土等兴趣手工课,在她的耐心指导下,孩子们的动手能力与创造力也在悄然提升。
朱雨婷还曾主持“我的大学梦”主题活动,邀请北大和复旦学子为假日学校的“小候鸟”们分享学习经验。从协调嘉宾、设计流程到引导互动,尽心尽力,只为让孩子们能近距离接触到优秀榜样,从小在心中种下“努力就能逐梦”的种子。
从被照顾的学生,到守护他人的志愿者;从见证假日学校的初创艰辛,到参与它的温暖成长,朱雨婷用年复一年的坚持,将自己在假日学校收获的爱与力量,转化为照亮他人的光。她的故事,不仅是个人的成长轨迹,更是社区假日学校“薪火相传”的生动缩影。
朱雨婷主持“我的大学梦——北大、复旦学子学习分享会”主题活动
全省关心下一代工作专题宣传
公益捐赠平台 丨 帮困助学专题宣传
征文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