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作动态>心理健康

海宁市:心理健康讲师沈亮赴康定市生古小学支教

2025-07-31 09:56:30 海宁市关工委   

盛夏七月,周王庙镇卫生院副院长、海宁市关工委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主任沈亮跟随杭州沃德青少年公益服务中心2025年“走进桃花源”,来到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沙德镇生古小学参加公益支教夏令营。

图片1.jpg

参加夏令营的同学来了56人。分为红船班和红军班,两个班中只有2个汉族,其他都是藏族孩子。

在沈亮支教返回海宁后,接受了“关工宁”专访。

关工宁:您作为心理咨询师和医生,为何会选择参与偏远地区的儿童支教?

沈亮:我的支教生涯起源于2014年西藏助学之旅,那是跟着海宁轮滑的李伟娟会长去西藏轮滑助学,看到了祖国边缘地区孩子对于外面世界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又恰好遇到了第九世界公益组织的志愿者老师,对于第九世界“走进桃花园”暑期支教夏令营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我对于一个医生能不能参与支教团队以及能为孩子带去什么也很好奇。于是向举办方了解了支教夏令营的要求和需求,感觉孩子们对于“急救知识”“生理常识”“心理健康”都有需求,而且夏令营老师基本上都是来自学校的老师,所以就是想去看看自己能为那里的孩子做些什么。

图片6.jpg

关工宁:您为孩子们设计了哪些课程,这些课程对孩子们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沈亮:我准备了两个课程:一是“急救包扎课“,准备了弹力绑带,我的想法是急救知识是每一个人都必须要学的,而且这个地区的孩子们经常会去山上帮助家里干活,免不了会磕磕碰碰,所以通过这一堂课想让孩子们在面对一些外伤时可以如何应用身边的物品进行包扎,及时止血。并且还传播一个理念:“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希望一堂急救课,能在孩子心里播下一颗医生的种子以及一颗爱的种子。

还有是”心理课“,这次是创作心理“绘本”,通过心理绘本的创作,让孩子们知道一个小小的自己,有自己的人生目标,找找自己身上的优势和擅长,自己曾经已经取得的成绩,曾经遇到的挑战以及自己是如何应对的,觉察自己身边有用的资源,通过时间的累积,在自己20年后会创造了怎样的未来。心理课想引导孩子能通过自己有一个面向未来的目标,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一个自己想要的未来。

图片7.jpg

关工宁:这次支教有什么收获,有哪些特别的感受?

沈亮:有一个孩子在上课前说:老师,受伤了简单弄一下就好,要学包扎干啥?学了之后,孩子说:原来每一个地方受伤了,包扎的方法都是不同的,而且包扎还要观察血液供应好不好;在野外时,骨折了还可以就近取材进行关节处制动再进行包扎。

孩子们的好奇和好学就是我支教的初衷吧。支教的过程是一个爱的双向奔赴的过程,看似我们为孩子们做了什么,其实是孩子们的真诚与爱的表达让自己感觉是有用处的。从孩子们纯真的眼里看到了自己积极努力的样子真的很美。

“一颗救死扶伤的种子,希望随这一卷绑带,悄然落进童稚的心壤——微小的种子,恰如初萌的嫩芽,却偏偏在泥土里执拗地向上伸长,终将顶破大地,朝向浩渺星空伸展出臂膀。”

特别感谢关工委满满的爱,让自己这一次短短的四川之旅没有遗憾。特别感谢我的支教队友们的协同努力、相互帮助和包容,让我半程支教不再有遗憾。

联系电话:0571 - 87056281 传真:0571 - 87054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