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洲街道聚焦“一老一小”重点人群保障和关爱需求,坚持党建引领强基惠民,围绕“亲子合伙人”特色品牌,联动县公安、市监、妇联、关工委等部门,链接县红心志愿者协会等资源,开设老年学堂、儿童托育等特色服务。
“这个帆布包我孙女肯定喜欢!”张大爷手握画笔,脸上洋溢着笑容说道。
针对社区老人文化程度普遍较低的特点,社区志愿者们用老人们熟悉的方言无障碍交流,提高服务质量与沟通效率。开设银龄数字网络课、普通话教学、戏曲课、手工艺课等16期适老课程,同步推出方言反诈课堂、八段锦健身角等特色服务,以多形式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最特别的是,社区鼓励有手艺、有经验的老人当起了“老师傅”!手工艺课上,会编会绣的阿姨、会木工的大叔手把手教孩子们编织、剪纸、木工,都成了娃娃们眼里的“宝藏合伙人”。
“同学们,跟着老师把自己的情绪捏出来吧!”黏土课堂上,孩子们在揉捏搓贴中学会感知、接纳并表达情绪,找到掌控情绪的钥匙。
为了让孩子们课后有去处、有事做、有收获,安洲街道依托“亲子合伙人”项目,在假期和周末精心开办“悦童心·护成长”公益托管班,涵盖学龄前儿童早教学习、绘本阅读、运动健康等基础课程,也有心理辅导、音乐、美术、书法等艺术类课程。除此之外,儿童们还能跟着社区的爷爷奶奶们学扎花灯、学剪纸,学得不亦乐乎。家长们都说:“放在这儿,放心!孩子玩得开心,还学了本事,交了大朋友!”
“奶奶教我扎花灯,我教奶奶发抖音!”10岁的朵朵举着手机,记录她和张奶奶合作完成的无骨花灯。
街道创新设计“老幼共学”场景,让老人和娃娃“结对子”,成了互帮互学的“亲子合伙人”,书法课上,孩子握着老人的手临摹“福”字、健身角里,祖孙同练八段锦默契十足、午餐时分,老少围坐“朝夕食堂”交换盘中水果,笑声不断。为化解隔代养育中的观念差异,西门社区开设“隔代养育课堂”,老人们分享经验,年轻父母传授新知,在“你教我技艺,我陪你成长”的双向奔赴中,已有60余对祖孙在10余场活动中成为亲密无间的“忘年交”,共同托起了社区最温暖、最动人的风景线!
全省关心下一代工作专题宣传
公益捐赠平台 丨 帮困助学专题宣传
征文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