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应街道:跨越大洋的AI启蒙课!鄞州这个社区迎来硅谷大咖
“同学们,猜猜这份PPT是谁做的?”
“肯定是专家做的!”
“其实,我只对它说了三句话,AI就帮我搞定了!”
7月16上午,下应街道银桂社区活动室内传来一阵阵“哇”声。2025“她×数字未来”创造营的15位女孩,通过大屏幕与远在硅谷的科技专家孔祥来(Tom Kong)老师实时连线,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跨洋AI公开课”。从自动生成PPT到即兴创作歌曲,短短40分钟,孩子们真切感受到人工智能“飞入寻常百姓家”的神奇魅力。
拥有斯坦福与浙大电子信息工程双硕士学位的孔祥来,是硅谷AGI降临派社区创始人、南京大学远程特聘研究员和人工智能领域的连续创业者和实践者。课堂伊始,他亮出一份排版精美、逻辑清晰的PPT,引发孩子们竞相猜测。当得知这是由AI根据“女孩、人工智能、科技”三个指令生成时,在场的小营员和志愿者们不禁发出阵阵感叹。
随后,孔老师在键盘上轻敲几下,向AI发出:“写一首舒缓的夏日海风曲。”两分钟后,《海的怀抱》旋律便从音箱里流淌而出——悠扬的钢琴声伴着轻快的海浪采样,孩子们先是屏息聆听,很快便跟着节奏轻轻哼唱。“原来AI还能作词作曲演唱呢!”而面对“到底买哪双运动鞋”的灵魂拷问,孔老师随即输入“预算300元以内、透气、舒适的运动鞋”,屏幕瞬间跳出推荐款式,并一键加入“购物车”,现场瞬间沸腾,孩子们齐声惊呼:“哇!这也太酷了!”
“在硅谷,越来越多女性工作者用AI解决教育、医疗、环保等难题。”孔祥来老师在连线尾声寄语,“希望今天的课堂像一颗种子,未来你们也能用技术让世界看见‘她力量’。”
据悉,这场跨洋公开课是银桂社区第二届“她×数字未来”创造营的一大亮点,在下应街道妇联、关工委的持续指导下,项目今年进一步整合鄞州区“九三之家”联盟资源,联动高校专家与科技志愿者,搭建“导师-学员”支持体系,为辖区15位女孩再度开启融合数字技术、可持续发展与心理成长的进阶之旅,用“技术+生态+心理”的全人培养模式,为城市流动女孩架起通往未来的桥梁。
东胜街道:“小候鸟”暑期交通安全研学行:沉浸式体验解锁安全新技能
7月16日上午,东胜街道大河社区关工委、妇联联合鄞州交警城区一中队开展“小候鸟”暑期交通安全研学活动,学生们走进警营,通过铁骑体验、数字警务观摩、情景讲座及路口实践等环节,开启了一场寓教于乐的交通安全探索之旅。
活动首站,警用铁骑摩托车成为孩子们的“明星打卡点”。在铁骑队员杨警官的带领下,学生们近距离观察了车载警示灯、执法记录仪等专业装备,并轮流跨上摩托车,体验“风驰电掣”的执勤工具。“原来铁骑这么重,交警叔叔骑车时一定很辛苦!”学生马辰星摸着车把感叹道。杨警官借此机会讲解铁骑在快速处置事故、疏导拥堵中的关键作用,让孩子们对交警工作有了直观认知。走进数字警务指挥室,八块巨型电子屏实时滚动着辖区各路口的交通状况。交警通过监控画面演示如何调度警力、处理突发事故,并现场模拟了一起“剐蹭事故”的处置流程:从接警到铁骑5分钟抵达现场,再到系统自动生成事故责任认定书,孩子们看得目不转睛。“原来交警叔叔用‘黑科技’就能让道路更通畅!”学生韩秀英的惊叹引来阵阵笑声。
为了让交通安全知识更深入地扎根在同学们心中,杨警官以“安全出行三原则”为主题,通过短片、互动问答等形式,讲解过马路“一停二看三通过”、骑行非机动车“不逆行、不载人”、乘车“系好安全带、不将头手伸出窗外”等知识点。杨警官还拿出交警小熊玩偶作为奖励,鼓励孩子们抢答问题。当被问到“遇到大货车转弯应该怎么办”时,学生周辰旭准确回答“保持3米以上距离”,赢得全场掌声。活动尾声,网格员为孩子们发放“护苗绿书签”,大家认真写下心得:“以后我要当家里的‘安全小监督员’!”活动的最后一站,孩子们在交警指导下化身“小小交通指挥员”。他们手持指挥旗,学习停止、直行、左转等手势,并勇敢劝导非机动车闯红灯、未佩戴头盔等行为。“阿姨,绿灯还有3秒,请再等一等!”“叔叔,头盔是您的‘保命符’,一定要戴好!”稚嫩却坚定的声音引得路人纷纷点赞。外卖员张师傅停下电动车,笑着对孩子竖起大拇指:“你们说得对,我这就把头盔戴好!”活动结束后,学生们仍意犹未尽地讨论着所见所学。学生宋开心坚定地说:“我要做班级的‘安全小标兵’,让所有同学都遵守交规!”这场研学之旅,不仅为孩子们的暑期生活增添了别样色彩,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文明出行的种子。
“这次活动让孩子们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安全意识自然入脑入心。”大河社区关工委负责人表示,此次活动通过“参观+体验+实践”的立体化模式,让交通安全知识从书本走向生活。据悉,大河社区后续将推出“安全小卫士”打卡计划,鼓励孩子们持续学习安全知识,争做文明出行倡导者。
东郊街道:童心绘红韵,共筑中国梦
7月16日下午,东郊街道宁丰社区假日学校宛如一片欢乐的红色海洋,一场专为小学生量身定制的“弘扬红船精神 争当时代新人”红色主题教育活动热烈开场,为孩子们带来了一段难忘且意义非凡的红色之旅。
活动在“妙笔绘红心”扇面画环节中欢快启幕。小朋友们围坐在摆满彩色颜料的画桌旁,像一群即将开启魔法之旅的小精灵,兴奋地拿起画笔。洁白的扇面在孩子们眼中,仿佛是一片等待被红色梦想填满的神秘画布。他们充分发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用稚嫩却充满热情的笔触,勾勒出心中对红色精神的独特理解。
有的小朋友用鲜艳的红色描绘出飘扬的五星红旗,那红彤彤的色彩如同燃烧的火焰,象征着祖国的繁荣昌盛;有的小朋友精心绘制了闪闪发光的五角星,一颗颗星星紧密相连,寓意着全国人民团结一心;还有的小朋友画出了戴着红领巾的少先队员,他们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展现出新时代少年的蓬勃朝气。每一幅作品都充满了童真与对祖国的深深热爱,让红色基因在孩子们的笔尖欢快跳跃。
随后,“星火铸魂”初心课堂开启了一场跨越时空的红色精神传承之旅。老师化身亲切的故事引路人,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契机,用通俗易懂、活泼生动的语言,结合珍贵的图片和精彩的视频资料,带领孩子们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老师讲述着抗日战争中,无数革命先烈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事迹。从狼牙山五壮士跳崖的壮烈,到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无畏,孩子们听得全神贯注,小脸上满是凝重与崇敬。老师还引导孩子们思考,在和平年代,我们该如何传承红色基因、续写红色根脉。孩子们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将来报效祖国;有的说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不辜负革命先烈的期望。
这次活动,是一次艺术与思政的完美融合,更是一次在孩子们心中播撒红色种子的美好契机。小朋友们在绘制扇面的过程中,锻炼了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在聆听初心课堂时,心中种下了爱国的种子。他们纷纷表示,要铭记历史,传承红色精神,努力学习,长大后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邱隘镇:探秘甬式家具,感受千工之巧
为丰富青少年暑期生活,传承弘扬传统非遗文化,7月16日上午,邱隘镇关工委组织上万令村、回龙村、汇头村、张家瀛村30余名假日学校学生走进宁波千工甬式家具博物馆,开展了一场沉浸式非遗文化研学活动,让孩子们近距离感受甬式家具的精湛工艺与深厚底蕴。
刚一迈入博物馆大门,小朋友们对这艘金光闪闪的大船发出惊呼。据了解,这艘鼓由12名工匠花费了5年制作,曾获“山花奖”,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在博物馆吴馆长的带领下,孩子们依次参观了木材科普展览区、明清古典家具展区、甬式传统工艺展区及非遗技艺体验区。馆内精美的雕花大床、榫卯结构的八仙桌、镶嵌骨木的甬式屏风等展品,生动展现了宁波传统家具“千工之巧、百年之韵”的特色。讲解员通过实物演示和互动问答,向孩子们讲解了榫卯技艺、朱金漆木雕等非遗技术的独特价值,不少孩子惊叹“不用一颗钉子也能让家具坚固耐用”。
在实践环节,孩子们在工匠师傅指导下体验了简易榫卯模型的拼装,并尝试用传统工具参与木工雕刻。在制作红木筷子时,同学们专注打磨,感受木材在手中逐渐成型的乐趣。回龙村学生王同学表示:“亲手拼装榫卯才知道古人有多聪明,每一处凹凸都要精准对接,这种智慧值得我们学习。”活动最后,博物馆还向孩子们赠送了自制木筷,鼓励他们成为传统文化的小小传播者。
镇关工委负责人表示,本次活动将“非遗课堂”搬到实地,通过“眼看、手做、心悟”的方式,既拓宽了青少年的文化视野,也增强了他们对本土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下一步将继续联动辖区资源,开展更多寓教于乐的传统文化实践活动。
全省关心下一代工作专题宣传
公益捐赠平台 丨 帮困助学专题宣传
征文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