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清明前夕,海盐县澉浦镇澉南村文化礼堂内艾草飘香,由村关工委组织的 "村社青团传古韵,关工护童启新程" 民俗体验活动火热开展。“五老”志愿者带领十余名青少年,在传统美食制作中架起代际传承桥梁。
活动现场,老党员王爷爷将刚焯过水的艾草倒入石臼:“这是我们澉南特有的大叶艾,要捶打七七四十九下才够糯。”嫩艾凝碧、糯米粉莹白、红豆枣泥等馅料馨香袭人。揉捻成团、包馅塑形,巧手翻飞间,圆润的青团渐成雏形。年轻村民虚心求教,长辈们手把手传授艾草焯水、米粉配比等诀窍,传统技艺在指尖流转传承。
退休教师陈奶奶握着留守儿童小满的小手,教她在青团上捏出花瓣纹。当蒸笼揭开的刹那,碧玉般的青团上点缀着孩子们用草莓汁点染的 "红心",蒸汽朦胧中,五老们的银发与红领巾交相辉映。
“五老”们不仅示范传统技法,还讲述清明插柳、踏青等习俗,孩子们边吃青团边抢答“寒食节的由来”,欢笑声在文化礼堂里回荡。
活动尾声,孩子们在“五老”带领下将 50 个青团分装成“爱心食盒”。志愿者带领少先队员走访独居老人,独居老人王大爷接过青团时:“这是我吃过最甜的青团。”“五老”趁机教育:“尊老爱幼就像艾草香,要代代传下去。”
作为 "关工护苗" 品牌活动,此次青团制作仅是开端。村关工委计划在端午组织五老教包粽子、中秋开展月饼手作,通过 "传统技艺 + 红色故事" 的模式,让青少年在实践中感知文化根脉。当孩子们举着自己制作的青团与五老合影,镜头里,老茧与嫩手相握的画面,恰似传统文化传承的生动注脚。
全省关心下一代工作专题宣传
公益捐赠平台 丨 帮困助学专题宣传
征文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