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充分发挥老战士在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中的榜样模范作用,引导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厚植爱国情怀。在江山市关工委的指导下,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深入挖掘退役军人领域红色育人资源,成立了局关工委及“江山兵声”红色宣讲队,目前宣讲队20多名主要成员中,12名为参加过越战的老战士,平均年龄将近70岁。
一、聚焦“谁来讲”,组建一支优秀宣讲员队伍
一是充分整合现有宣讲资源。早在2020年,以郑水叶为代表的部分参战老兵就在市局的组织下走进中小学校,为师生们带去一场场红色宣讲活动,教育引导青少年不忘历史、报效国家。郑水叶本人更是被衢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聘请为监督员、调解员和宣传员,并荣获江山市首届有礼使者“敬有礼”标兵。后又选取最美退役军人、优秀军休干部、拥军模范、英烈讲解员等,正式组建成一支政治素质高、热心公益事业、具有奉献精神的宣讲员队伍。二是不断吸纳新成员加入。为充实宣讲队伍,带动更多有情怀、有故事的老兵加入这个既能关心教育下一代,又能提升自我、重塑自我的平台,通过组织发现、老兵推荐、自我申请等方式,不断吸纳新成员加入,壮大红色宣讲力量。如老兵陈仁富,曾经被市委组织部聘请为江山市“村官讲师团”讲师,深入各地开展讲习活动,有较丰富的宣讲经验。作为收复老山战斗的亲历者,陈仁富的愿望就是能把当年的战斗故事讲给学生们听,让学生们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加入宣讲队让他实现了这个愿望。三是抓好宣讲队伍培训。邀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市“8090”宣讲团导师唐晋枫老师对宣讲队员进行宣讲技巧、语言表达等方面的培训,提高队员宣讲水平。开展较大规模的宣讲活动时,要求全体宣讲队员参加,通过现场观摩、互动交流,以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扎实练好宣讲“基本功”。
二、聚焦“讲什么”,确立一个爱国主义教育主题
一是推出宣讲课题清单,群众可“按需点餐”。结合宣讲员特长,拟定“战斗故事”“英烈故事”“国防教育”等主题,分派具体宣讲任务。同时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年龄群体,指派最合适最匹配的队员开展宣讲,以确保宣讲实效。二是挖掘老兵故事,让英雄资源“活”起来。参战老兵本身就是一部活着的历史,他们的亲身经历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一段段鲜活的历史,就是一堂堂爱国主义情怀教育课。三是助力国防教育,激发爱国情怀。一级军士长徐云水自退休回到家乡后,多次进校园、进部队宣讲。他结合自己三十年的从军经历,向新生讲述了国防的重要性以及军人的职责和使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
三、聚焦“怎么讲”,服务一群青少年学生
一是融入主题活动“讲”。江山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自打造“江山兵声”红色宣讲退役军人工作品牌以来,主动与市关工委、教育局、街道社区等进行对接,将宣讲活动融入开学第一课、暑期教育、新生军训、党员干部主题活动中,参战老兵打卡式走进学校、走到社区,到学生身边去,到群众一线去,宣讲革命故事和自身的参战履历,将英雄精神融入英雄故事,真正让宣讲“活”起来。二是依托红色阵地“讲”。宣讲队积极拓宽宣讲平台,依托“退役军人之家”“江山烈士陵园(纪念馆)”“严麻车烈士陵园”等阵地,讲好“家门口”的红色故事,扩大老兵宣讲影响力。如在清明节来临之际,安排参战老兵在烈士陵园对前来祭扫的中小学生、机关干部、社区群众等开展公益宣讲,让祭扫参观者在沉浸式体验中汲取榜样精神力量,推动实现了宣讲和社会双向赋能。三是因人施策差异“讲”。对不同听众人群进行精准授课、分类宣讲,确保红色教育入脑入心。针对幼儿群体,老兵们把重心放在与孩子们的互动上,战场上的弹壳、绑腿、背包,胸前的军功章、纪念章,让孩子们摸一摸、看一看,听一听物品背后的故事,身着军装的老兵爷爷就在现场引起了“轰动”,宣讲现场秒变“追星”现场。针对中小学生群体,老兵们则从战争的背景、战斗的过程、指战员们的浴血牺牲来讲述40多年前那场中越自卫还击战,让同学们了解历史、铭记历史,汲取奋进的力量。
老兵宣讲活动自2020年开展以来,足迹覆盖32个机关单位、68所学校、22个镇街及村社,为机关党员干部、中小学校师生、部队官兵、居民群众授课230余场,累计受众13000余人次。让“红讲堂”成为人民群众、少年儿童、部队官兵了解历史、传承精神的重要平台,为青少年成长成才贡献老战士的力量。
全省关心下一代工作专题宣传
公益捐赠平台 丨 帮困助学专题宣传
征文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