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宁波慈溪市长河镇宁丰村范家弄的一座农家小院里,每天清晨8点,《义勇军进行曲》都会准时响起。
75岁的范沛先胸前佩戴着闪亮的党徽,双手稳稳拉动绳索,将五星红旗缓缓升起。这面国旗已在这座农家小院上空飘扬了整整26个春秋。
慈溪市绿马甲老兵志愿服务队的老兵们庄严敬礼,慈溪市白云小学的少先队员们行着队礼。稚嫩的童声与老兵们沙哑的嗓音交织在一起,在小院上空久久回荡。
这个庄严的升旗传统始于一位名叫范德康的抗美援朝老兵。1999年,适逢范德康七十大寿,他毅然取消了原定的寿宴,用节省下来的钱在自家门口建起了一座简易升旗台。在这位历经战火的老兵心中,“在家里升国旗”是对祖国最深情的表达。
从此,范家小院的升旗台开始了日复一日的坚守——清晨升旗,傍晚收旗。二十六年如一日,九千多次升降旗仪式,先后更换了九十多面国旗。“为党尽忠、为国效力”的家风,如同种子,在这个家庭深深扎根。
范德康的儿子范沛先、孙子范新颜都继承老人志向参军报国。范沛先更是在1971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这个家庭看来,“不吃一餐饭没关系,但国旗必须每天升起”,这份执着早已融入血脉。
随着年事渐高,范德康将升旗的使命交给了儿子范沛先。这面国旗的感召力也在不断扩散。每当国歌声响起,村民们都会自发前来,从最初的三两人到如今的热闹场面。
2019年,原先用三根木头接成的旗杆因常年风雨侵蚀而腐朽,范沛先立即更换了更坚固的不锈钢旗杆,让这份坚守有了更可靠的支撑。
2020年,在父亲病榻前,范沛先郑重承诺:“只要我还活着,小院里的国旗就会每天准时升起!”这句誓言化作了一千八百多个日夜的坚持。即便是2022年冬天父亲离世的那个清晨,这面红旗依然准时升起,在小院上空飘扬。
如今,每次升旗仪式结束后,范沛先总会留在旗台前,给围拢过来的孩子们讲述父亲范德康的烽火岁月,分享自己的军旅经历。红色的记忆在国旗下传承,激励着后辈奋发向上。
二十六载光阴流转,这面国旗见证了两代人的坚守,也凝聚了越来越多人的敬意。这座农家小院升起的,不仅是一面国旗,更是一个家庭对国家的赤子之心,是代代相传的家国情怀,也是一个民族最坚定的信仰。
范沛先早已做好打算,未来要将升旗的使命交给儿子,让这份光荣的传统在范家世代传承下去。
全省关心下一代工作专题宣传
公益捐赠平台 丨 帮困助学专题宣传
征文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