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落实省关工委“银雁关爱·共富育苗”行动与市委“青年入乡”战略规划,持续发挥“五老”在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中关键作用,以“银色力量”助力“双带”(带头致富、带领周边群众致富)青年人才培育,特制定“暖心十条”。
1.深化党建引领协同服务机制。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关工委组织建设的意见》,将“党建带关建”纳入基层党建工作重要内容,结合推进全市1234个村社及186家民营企业关工委服务青年点位建设,全域联动助力“人才安家”。
2.提供“银雁关爱”青年友好环境。激活“银领团队+银色人才”志愿服务力量,鼓励各级关工委“五老”发挥余热,定期开展主题沙龙、户外拓展、经验交流等“银青共话”活动,提供入乡发展到安居乐业全流程贴心服务。
3.扩大“双带”人才培育范围。紧跟科技发展与青年从业倾向,培育对象拓展至乡村建设发展、数字科技创新、绿色改革转型3大类别,推动产学研向基层一线迁移,助力“双带”青年项目高效落地、就地转化。
4.开辟专员服务绿色通道。设立“双带”青年人才“五老”服务专员制度,提供政策解读、专项咨询、手续代办等“一站式”便利服务,最大程度简化办事流程、压缩办理时限、提升服务质效,为青年人才无忧创业、大展身手增添银色助力。
5.完善“五老”帮带专业指导。联动整合科协、教协、银领驿站等多方专业资源,发动具有一技之长的退休干部专家、返乡能人等“五老”50余人,按照“一对一”或“一对多”导师帮带模式,实施青年人才专属培育计划,依托“银领讲堂”“五老”科技团进基层等载体,每年开展“五老”专业领域集中授课不少于3次。
6.构建项目长期扶助机制。抓好“双带”后备人才储备,建立“双带”青年人才项目库,对入库项目分类管理与跟踪服务,带动效应明显的转入下一轮培育对象。每年与政企高校联合举办“双带”青年人才项目成果展示会、对接会、洽谈会等活动,为资源对接、成果转化嫁接桥梁,推动“双带”青年人才培育工程可持续发展。
7.贯通共富成果共享渠道。邀请“双带”青年人才融入共同富裕大场景,引导集体或个体以资产、资源入股,通过合作抱团、跨区联建等形式助力青创项目发展,鼓励青年人才开发就业岗位、实施分红计划,实现共建共享。
8.实施基金支持激励计划。用好市关心下一代关爱激励基金项目,按照首年2万元/家/年标准,对10家青年创业团队进行激励,后续设立相应评选标准,持续3年梯度性选优支持,坚持“成熟一批、入围一批、培育一批、发展一批、储备一批、带动一批”的原则,持续打造出运营成熟、在区域有较好“带富”影响力的青创项目。
9.选树“双带”青年人才典型。开展“双带”青年人才培育典型案例宣传推介活动,对带动社会共富成绩突出,取得一定经济、社会效益的“双带”青年人才进行激励,对成功入选浙江省青少年英才·“双带”农村青年人才的,给予每人5000元专项奖励。
10.发挥媒体宣传带动作用。依托微信公众号、纸媒等平台打造展示专栏,向社会各界宣传“双带”青年人才致富过程、带富经历,提高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营造尊重人才、关爱人才良好氛围,实现青年人才与湖州发展的双向奔赴。
全省关心下一代工作专题宣传
公益捐赠平台 丨 帮困助学专题宣传
征文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