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作动态>假日学校

宁波市鄞州区:2025年暑期“假日学校”活动集锦(八十五)

2025-08-05 14:58:44 鄞州区关工委   

福明街道:神奇电流-小小科学家

为激发青少年科学探索兴趣,8月4日上午,福明街道和城社区关工委联合鄞城未来科技企业共同举办“神奇电流-小小科学家”电磁科普实践活动。通过理论讲解与动手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带领辖区近20名青少年探索电磁世界的奥秘。

活动由鄞城未来科技老师主讲,通过趣味实验和互动讲解,带领孩子们探索电磁学的奥秘。老师以生活中常见的电器为例,生动形象地解释了电流、磁场等基础物理概念,并通过“磁铁悬浮”“电磁感应”等小实验视频,让孩子们直观感受电磁力的神奇。

2025。8。4神奇电流-小小科学家.jpeg

在动手实践环节,孩子们在指导下制作简易电磁模型。大家认真缠绕铜线,连接电池,当亲手制作的电磁铁成功吸起回形针时,现场响起阵阵欢呼声。有的小朋友还发挥创意,尝试改变线圈匝数来测试磁力强弱,展现出浓厚的探究兴趣。“原来电磁学这么有趣!”参与活动的虞骞腾兴奋地说。

此次活动不仅让孩子们学到科学知识,更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2025。8。4神奇电流-小小科学家2.jpeg


潘火街道:实验室智慧“搬”上阳台!

8月4日下午,潘火街道香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人头攒动,暑期升级版“大咖课堂”首场活动火热开启。这场由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高级农艺师、浙江省优秀科技特派员安学君主讲的“阳台蔬菜科学种植”课,凭借其深厚的专业功底和实用的内容,一亮相就引爆社区居民热情,现场座无虚席。更令人期待的是,这只是系列课堂的首讲,社区已预告“彩蛋”——同住香园社区的“博士邻居”尚海涛将在后续课程中登场,带来蔬菜保鲜“黑科技”专题,让科技种菜链条更完整。

作为首场活动的“独挑大梁”者,安学君展现了深厚的专业素养。拥有36年农业科研积淀,主持完成10余项科研项目,多次荣获省市级科技进步奖的她,将复杂的农业科技转化为“接地气”的实操指南,深深吸引了在场居民。

虽然首讲由安学君专家精彩呈现,但社区为居民准备的“惊喜预告”已引发强烈反响——同住香园社区的尚海涛博士,将在接下来的系列课程中担任主讲! 作为宁波市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的高级农艺师,尚博士长期专注于农产品贮藏与加工研究,是名副其实的“保鲜专家”。他发表论文20余篇,申请专利12项,主持或参与各级科研项目8项,曾获浙江省、宁波市科技进步奖。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尚博士将专门主讲其核心专长“蔬菜保鲜实用技术与家庭应用”。得知这位“身边的博士专家”即将开讲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保鲜秘籍,居民们纷纷表示“太期待下期了!”。

2025。8。4实验室智慧“搬”上阳台!省特派员+博士邻居“顶配”开讲.jpeg

课堂的魅力吸引了各个年龄段的居民,尤其成为亲子家庭的热门选择。居民姚绣乐带着5岁半的儿子唐新博全程参与。小小年纪的唐新博已是家里的“资深园丁”,负责照料含羞草、荷花及土豆、南瓜等多种植物。“听说有专家来讲课,他比我还兴奋!”姚绣乐笑着说。家长们认为,这样的系列课堂既能学习实用技能,又能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索兴趣。

首场活动结束后,意犹未尽的居民们仍围着安学君专家踊跃咨询。社区网格员临时增设了“课后答疑角”,并迅速建立了“香园阳台种植交流群”,方便居民持续学习和经验分享。香园社区党总支书记俞敏对活动的热烈反响感到欣喜:“居民的热情远超预期!这坚定了我们将‘大咖课堂’系列化、常态化的决心。首讲安老师讲透了‘种’,下期尚博士将深挖‘鲜’(保鲜),希望‘以菜会友’,用科技为纽带,拉近邻里心。”

这场融合顶尖科研智慧与邻里温情的阳台种菜系列课堂,以一场由安学君专家带来的爆满“科学种植”首秀成功启幕。而锁定下期,由“博士邻居”尚海涛带来的“保鲜秘籍”,无疑为香园社区的夏日注入了持续的科学绿意与邻里活力,令人翘首以盼。

2025。8。4实验室智慧“搬”上阳台!省特派员+博士邻居“顶配”开讲2.jpeg


下应街道:东兴社区的“重生艺术课”

当孩子们的小手捏起那些带着裂痕的瓷片时,谁也想不到,这些本该躺在垃圾桶里的碎瓷,在下应街道东兴社区的活动室里绽放出别样的光彩。下应街道东兴社区组织的瓷贴画活动,用一场别开生面的"重生艺术课",让"废物利用"这个抽象概念,变成了孩子们指尖可触的温暖创造。

活动开始前,社区工作者们收集的碎瓷片在桌上铺开,像一摊被阳光打碎的彩虹。这些来自居民家中摔裂的碗碟、废弃的瓷片,边缘还带着时光磨出的温润。沈老师先给孩子们讲了个故事:"瓷器是泥土烧成的精灵,就算碎了,也藏着大自然的密码。"这话让孩子们眼睛亮起来,他们开始用小手摩挲瓷片,有的说像小船,有的说像花瓣,还有个孩子金豆豆举着块瓶状的白瓷片,笃定地说:"这是花瓶的家!"

创作开始后,活动室里响起细碎的碰撞声。穿红裙子的小姑娘选了粉白相间的瓷片,要拼一个花瓶。她小心翼翼地把碎瓷片摆成瓶身,又捡来几片带着淡青纹路的碎片做花叶,"我奶奶家有个花瓶摔了,我要做个新的给她。"男孩们则偏爱动物题材,有个虎头虎脑的小家伙用黄褐相间的碎瓷拼出一匹马,特意把一块带着冰裂纹的深色瓷片放在马背上,说这是"马在出汗"。最让人惊喜的是那幅旗袍贴画,创作者是个文静的女孩,她用墨色瓷片勾勒衣襟,用碎青花瓷片做盘扣,连衣襟上的花纹,都是用极小的彩色瓷片一点点拼缀,像忽然绽开的丁香花。

2025。8。4下应街道东兴社区的“重生艺术课”.jpg

沈老师说,这些碎瓷片处理起来颇费功夫,社区组织居民一起清洗、打磨边缘,"本来是要扔掉的东西,大家一起动手,就有了温度。"有位来接孩子的阿姨看着作品,指着那幅猫咪贴画笑起来:"那只猫的眼睛,用的是我家摔碎的蓝花碗底!"原来,不少居民把家里的碎瓷送过来时,还会讲起这些瓷器的来历——有结婚时买的碗,有孩子满月时的纪念碟,碎了舍不得扔,如今在孩子们的手里有了新生命。

活动结束时,孩子们举着作品合影,阳光透过窗户照在瓷贴上,碎瓷的反光在他们脸上跳动,像撒了把星星。有人说看到了自己家碎掉的瓷杯,有人在花瓶贴画前想起母亲的厨房,更多人懂得了:所谓废物,不过是放错地方的宝藏。

东兴社区的这场瓷贴画活动,没有讲太多环保大道理,却用最生动的方式告诉孩子们:尊重每一件物品的价值,就是尊重生活本身。当碎瓷在指尖重生,当废物变成艺术品,那个下午,孩子们不仅学会了创作,更埋下了一颗珍惜的种子——原来美从不曾真正破碎,只要我们肯用心,就能在裂痕里,拼出一个更温柔的春天。

2025。8。4下应街道东兴社区的“重生艺术课”2.jpg

联系电话:0571 - 87056281 传真:0571 - 87054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