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潮城工匠成长营”启动仪式在海宁职教园区举行。嘉兴市关工委副主任薛月芳出席仪式并讲话,海宁市关工委主任许建明致词,市教育局、人社局、总工会、档案馆、海宁技师学院、海宁职业高级中学等单位有关领导,“五老”代表、学生代表共550多人参加活动。
为加强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引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青少年学生的技能水平,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海宁市关工委联合教育局等有关部门,在海宁职教园区设立“潮城工匠成长营”,依托省级关心下一代教育基地沈鸿纪念馆,建立构筑“2+3+N”体系,即集聚2个队(鸿心宣讲队、潮城工匠服务队);依托3个阵地:一馆一室一坊(沈鸿纪念馆,鸿匠五老工作室,实践团队工坊);开展N项活动:如探寻一次基地、阅读一本校本《边区工业之父—沈鸿》、聆听一次讲坛、完成一次结对、参加一次竞赛、体验一次实训等等。积极探索青少年学生技能培养与工匠精神传承的新路径,为推动我市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薛月芳在讲话中指出,近年来,海宁市关工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立足本地特色,发挥基地优势,创新开展"五老进基地,五育助成长"主题系列活动。“潮城工匠成长营”的启动,是推动新时代劳动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为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树立了新的标杆。
薛月芳指出,沈鸿同志是从海宁走出去的“大国工匠”,用毕生心血诠释了“无限忠诚”的深刻内涵。他主持研制的万吨水压机,主编的《机械工程手册》,不仅创造了中国工业史上的奇迹,更铸就了一座精神丰碑。我们要引导青少年以沈鸿同志为榜样,在技能学习中锤炼品格,在实践磨砺中成长成才。
薛月芳强调,要坚持立德树人,筑牢成长之基。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成长营全过程,创新教育方式方法。邀请劳模工匠讲述奋斗故事,组织“寻访身边工匠”实践活动,让青少年在亲身体验中感悟工匠精神的真谛。要深化“银领行动”,汇聚育人合力。充分发挥“五老”优势,创新“师徒结对”模式,搭建成果展示平台,打造“银领关爱”升级版。要强化阵地建设,夯实发展根基。提升硬件水平,丰富课程体系,拓展实践渠道,建立“成长营+企业+学校”三方联动机制,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要创新培养模式,激发内生动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云上工匠成长营”,打破时空限制,扩大教育覆盖面。
许建明在致辞中指出,潮城工匠成长营的开启,承载着时代赋予使命,意义深远而重大。要于大视角审视,扛起育人育才使命。以匠心精神弘扬和传承为宗旨,将思想道德教育融入技能培养的全过程,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他们在追求精湛技艺的同时,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培养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要于创新处拓展,构筑成长服务体系。向青少年传递红色力量和匠心精神,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为青少年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培训,锻造成为可用之才。要于协同中聚力,强化多方联动效能。市关工委将积极携手市教育局、市人力社保局、市总工会、市档案馆等部门,加强与企业、高校、行业协会等的合作,为潮城工匠成长营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技术支持和物质保障,确保潮城工匠成长营能够持续、稳定、高质量地发展。
仪式上,有关部门领导为鸿匠五老工作室、实践工坊、潮城工匠服务队和鸿心宣讲队授牌授旗。
10名工匠与10名学代表进行青蓝接力、师徒结对。
嘉兴市关工委副主任薛月芳、办公室主任张雪军,海宁市关工委主任许建明,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部局局长朱水建,市教育局局长胡孝明、市档案馆馆长杜玉峰等共同按下大屏按钮,宣布潮城工匠成长营启动。
启动仪式后,举行了“传鸿匠薪火 启青衿匠心”长者会客厅活动。
浙江工匠、潮城工匠服务队队长姚鹏申作了《匠心筑梦 笃行致远》微讲座,阐述了工匠精神不仅是职业素养的凝练,更是激励时代前行的力量。
鸿匠“五老”工作室成员、市政协文史委委员、《共商国是海宁人——沈鸿》的作者刘培良,讲述了沈鸿先生从一个只读了小学四年的学生成为大国工匠的传奇故事。浙江杰出工匠欧耀明、潮银工匠沈加海在匠心沙龙环节与学生进行了面对面交流。
海宁技师学院学生代表上台诵读了《大国工匠》,展示了新时代“弄潮儿”向大国工匠学习、传承大国工匠精神的决心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全省关心下一代工作专题宣传
公益捐赠平台 丨 帮困助学专题宣传
征文比赛